1月5日消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大连将着力发展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先进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信息通信产品、新材料及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服务业等10个新兴产业。
以风电装备、核电装备和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备
(1)风电装备。重点发展以增速机、偏航系统、轮毂、主机架、风电电机、风电轴承、电控系统、变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和整机总装;同时批量投产3MW风电设备,同时研制5MW风电设备并实现批量化生产,满足市场对大功率和海陆两用风机的需求。
(2)核电装备。重点发展以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人员和设备闸门、电气和机械贯穿件、核环吊、核级(一级、二级、三级)泵阀等为代表的核岛设备;以乏燃料格架、废液和废芯固化设备、乏燃料运输容器、核二(三)级泵阀、起重机械等为代表核岛辅助系统设备;以主给水泵、除氧器和瓷绝缘子等为代表的常规岛系统设备。
(3)太阳能光伏。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和模组制造,规划建设年产200MW的多晶硅或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项目,推动光伏并网发电、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光伏发电城市亮化等工程。
海洋工程与高技术船舶
(1)海洋工程。重点研发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套产品。
(2)高技术船舶。重点发展液化天然气船(LNG)、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原油船、大型重载滚装船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产品。
以高速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
(1)高速轨道交通设备。依托旅顺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货运电力机车技术改造及刹车盘、结构轴承等重点产品,形成城市轨道车1000辆、中速柴油机1000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1000台的产能。
(2)高档数控机床。鼓励支持大型龙门五面体加工机床和五轴数控镗铣床国产化技术改造、大型关键功能部件及数控系统技术扩能改造、自动化成套设备改造、复合类高档数控产业集群、组合机床加工装配技改等项目。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重点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支持燃料电池产业化。鼓励和支持各种新型动力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电机、轿车轮毂电机、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
软件与服务外包
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鼓励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的各类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以动漫游戏开发为主的数字内容业务、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增值服务。
集成电路
以英特尔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12英寸或8英寸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产业,鼓励集成电路设备、材料、设计产业发展。
以数字视听、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显示为主的信息通信产品
(1)数字视听产业。加快推进高清数字电视机、移动数字终端、蓝光DVD、下一代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络设备产品等。
(2)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关键元器件、移动通信网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产品。
(3)新型显示产业。重点发展新型液晶面板(TFT-LCD)、液晶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和模组。
新材料及生物产业
(1)新材料。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光电子、微电子、新型显示材料,鼓励和支持碳纤维、稀土材料、多晶硅、单晶硅、纳米材料、钛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等产品。
(2)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资源。重点发展生物质固体燃料、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柴油等生物质能源,和海洋生物医药、保健品等生物资源项目。
(3)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紧密跟踪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形势变化,重点扶持疫苗和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
节能环保产业
(1)半导体照明。重点发展大功率白光和蓝光半导体照明(LED)芯片和外延片生产,扩大半导体照明终端显示装置和新兴绿色照明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实现外延片年产200万片、芯片年产300亿支的生产能力。
(2)太阳能、地热能、水源热能等利用。重点发展太阳能热水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产品,形成年产2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产能。
(3)资源再生、碳的捕集存储。重点发展废弃物资源化、飞灰处理等静脉产业和碳的捕集与存储工程建设项目。
(4)智能电网。争取将我市纳入国家智能电网规划。解决光伏、风电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等电网的瓶颈问题。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1)工业设计服务。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加快我市制造业在工业美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水平提升,从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包装装饰等诸多方面,赋予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升华。
(2)电子商务。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农资和农产品流通、商业零售、国内外贸易、企业采购营销等领域的电子商务。推进大宗商品网上交易系统、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3)信息安全服务。重点围绕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监管、信息安全标准制订等方面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