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开工!”1月16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一声令下,我国大陆自主建设的第一条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顺利开工建设。至此,我国大陆在建的第6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共有3条,获批的共有5条。除获批的生产线之外,广州LGD8.5代线、苏州三星7.5代线、南京8代线均已申报。
不过记者发现,在我国大陆面板生产线“遍地开花”的时候,以我国台湾为首的面板产业聚集地却在加速整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向记者感慨道:“目前液晶面板存在的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主体过多的问题。区域可以适当分散,但是主体应当集中。”目前我国台湾规模较大的企业仅有2家、韩国仅有2家、日本仅有1家。整合,或许是我国面板产业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支持自主建设
支持自主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是我国走的一步好棋。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目前已经获批的面板生产线共有5条,分别是北京第8代线、合肥第6代线、南京第6代线、昆山第8.5代线、深圳第8.5代线。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除南京第6代线引进的是夏普生产线之外,其余获批的生产线全是我国自主建设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李东生说:“建设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有望彻底改变我国缺芯少屏的现状,使国内彩电产业将产业链延伸到核心部件领域,摆脱长期以来受制于人局面,提高核心竞争力。”
深圳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政民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更是把我国自主建设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比作“亲儿子”,他说:“只有我国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自主建设的生产线落成投产,才能真正实现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
在记者看来,自主建设的面板生产线更是我国与日、韩等国家在平板显示产业平等对话的砝码。2009年上半年,国外面板厂商曾拜访过深圳、广州、南京、武汉等地,在中国大陆绕了一大圈,也没找到建厂之地。但是去年8月31日,在京东方宣布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奠基的同一天,夏普宣布与南京市政府、中国电子合作建设第6代和第8代线,随后LGD、三星分别宣布在广州和苏州建设高世代面板生产线。这一系列项目的涌进,关键是由于我国自主品牌的实力不断加强。
正因为如此,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才有了这样一番话:“华星光电第8.5代液晶面板项目的开工建设,走出了平板显示产业立足自主创新、主动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其对于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希望深圳市以此为新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包括华星光电在内的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整合是大势所趋
陆续宣布投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使中国大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记者发现,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在不断扩建的同时,却在加快整合的步伐。
其中,我国台湾最为活跃。去年11月14日,奇美电子与鸿海旗下的群创宣布以1∶2.05的比例换股合并。随后,群创宣布该公司将与奇美电子及统宝光电于今年4月30日完成合并。
记者初步估算,目前全球85%液晶面板的产能集中在5家企业,分别为韩国的三星和LGD、我国台湾的奇美和友达、日本的夏普。据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预测数据显示,2009年三星电子液晶面板出货量市场占有率占全球的27%、LGD占全球的25%、友达占全球16%、合并之前的奇美占15%。由此看来,排名第四的奇美虽然有15%的市场份额,但由于面临前三名的压力而不得不进行整合。
在国际市场上,液晶面板市场的争夺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两条生产线的比拼,而是各个巨头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我国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产业分析师叶贞秀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初期企业相对较多,但是最后大部分将被淘汰,仅剩下少数企业,日本和韩国都是如此。”
一家企业一两条生产线,这样的产业布局是否合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至少从叶贞秀的角度看,我国大陆如果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将会走日本、韩国的老路。
统筹区域布局
分析人士认为,在液晶电视时代,液晶面板企业应把握两个关键点。纵向方面,物流、信息流与现金流速度不断加快,且转型时期市场状况瞬息万变,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日益重要;横向方面,企业之间的联合能力相当关键,应与不同企业结盟或展开多层次合作,如进行联合开发或制造等,不仅可大大降低成本,还可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很显然,我国大陆的企业也看到了这一点。李东生说:“深圳华星光电坚持开放式的自主创新理念,全面推进更广泛的技术合作,同时也欢迎液晶产业链及各彩电企业积极参与本项目的建设,取得共赢。自项目筹建以来我们得到了产业链上下游厂商、设备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协助。”
液晶面板的游戏玩到最后,仅靠一两家企业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明白,但是整合并不容易,这需要国家从整体布局的角度统筹安排。
首先,资本的整合。“整个项目将带动上下游形成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显示产业群。”李东生的豪言壮语给了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充足的信心。现阶段,各地政府把液晶面板项目看做促进产业升级和拉动GDP的一把钥匙,政府、银行以及相关企业等多方资金押宝于此。“不过对于液晶面板产业来说,技术升级的后续投资比前期更大,最好采用联合投资的策略。”周子学建议说。
其次,产业链的整合。从夏普与南京市政府签约现场的241家配套企业悉数出席,到华星光电开工仪式现场上百家企业的参与,液晶面板项目不仅要得到上游玻璃、增光膜等厂商的支持,更需要下游稳定的市场出口。TCL能否与竞争对手海信、康佳、创维把蛋糕做大?曾经搁浅的“聚龙计划”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再次,资源的整合。液晶面板生产线属于“三高”项目,即投入高、污染高、能耗高,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用水用电、建成之后的物流等问题都应在考虑范围。目前,面板生产线大多聚集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的调配将成很大问题。
最后,技术的整合。“有时整合并不是一件好事,具有技术优势的整合才有意义。”叶贞秀说。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盲目整合,这需要充分分析彼此技术的优劣性。当我国大陆在布局液晶面板项目时,日本已经开始“抱团”布局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产业。其制定了40英寸以上OLED联合攻关计划,将于2015年-2020年量产40英寸以上的OLED显示器。该计划包括了索尼、东芝、松下、夏普等做屏和电视机的企业,也包括了住友化学、出光兴产、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长州产业、JSR等机构,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