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第四季度财报可以看出很多芯片企业业绩明显下滑,受此影响的企业都在艰难迈步。就连一贯风光的英特尔公司也不例外,财报数据显示:英特尔在2008年Q4利润下降了90%,全年跌总跌1/4,环比跌幅分别为19%、5.8个百分点、50%、88%和89%,全部都是负增长,同时英特尔上海关厂裁员惨淡经营。受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影响,世界半导体市场也已经抄底。
为了安全度过这一恶劣环境的冲击,中国芯片企业正集体面临产品转型与结构升级的问题。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芯片企业在两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在满足市场基本的产品需求之后如何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问题;比如业界一直在探讨的“中国制造”何时变身“中国创造”。二是企业品牌的力量过于薄弱(许多企业甚至缺少品牌意识),由此带来产品附加值偏低,不具备与世界级对手相抗衡的能力。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品牌。这是多数中国芯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最大障碍。
自被称为山寨之父的联发科与微软携手推出了WM智能手机芯片后,山寨一词顿时传的沸沸扬扬,抢夺了人们的眼球,CTRL+C式的各种类型山寨产品也随之铺天盖地的袭来。对此,两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王越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芯片研发除了尖端技术上突破外,还要考虑与社会需求结合,开发老百姓需要的产品。而在这些领域中,国产芯片大有用处。”他还举例称“社会需求是很复杂的,比如在一台机床中,某一个或某几个芯片是不是一定要用英特尔的?很多时候技术不那么先进的芯片也是有用的。”对此,笔者认为,目前真正对芯片品牌产生影响的,是技术变革与发展趋势带来的需求。比如眼下炒得火热的云计算环境、TD-SCDMA、SOC芯片的应用。目前来看,这些都将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IBM,华为,微软等IT企业面向市场纷纷发布了相关的产品或者规划。解读他们的发展,就能看到芯片市场未来的变化。现在的投资趋势,无疑就意味着投资未来。谁能抓住这股技术变革的趋势,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多占领一个位置。
对芯片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第三点是,在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上网本成为双方最新的角斗场。市场研究机构ForwardConcepts公司曾预测,口袋型终端的全球出货量预计将从2008年的30.5万台增至2012年的4000万台,而用于这些终端的芯片市场规模也将从2008年的4900万美元增至2012年的26亿美元。上网本的全球风靡,使得芯片厂商在移动计算领域你争我夺的势头愈演愈烈。在这方面,世界级巨头在芯片上的采购,直接在市场中产生“光晕”效应,影响到用户的决择。
芯片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