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电子书制造商正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在中国的情况也属类似,但可谓更具挑战性。
根据市调机构iSuppli Corp指出,去(2009)年全球电子书销售量约达上百万台,据估今(2010)年销量将窜升至1200万台,到了2012年则将上看1800万台。
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近期发布报告显示,预计今年中国境内的电子书销售量,将由去年的80万台,倍增至300万台,占了全球市场销量的20%
。该公司预测认为,在2015年之前,中国应可把握大量人口的优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书市场。
尽管如此,中国市场现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大多数中国的电子书主要由当地制造商所作,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售价太不友善。然而,“准系统”电子书的价格仅需1000人民币(约150美元)以下,相较之下一些性能较优秀,例如拥有手写识别、读卡机、WiFi联机和更先进的网络图书馆功能等等机种,售价可能要高达3000人民币。
和美国的情况来看,亚马逊(Amazon.com Inc.;AMZN-US)的“Kindle”电子书和邦诺(Barnes & Noble, Inc.;)的“Nook”电子书售价均为260美元,而全球第2大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索尼(Sony Corp.;6758-JP,SNE-US)推出最小的电子书,售价也要200美元。
亚马逊在中国透过网站“Amazon.cn”贩售电子书,但并未在中国出售旗下的“Kindle”;索尼也并未选择在中国出售本家电子书产品。盗版猖獗和营收分配等问题,令中国发展电子书的市场出现阻碍。此外,北京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和许可程序控制相当严格。
电子图书内容的缺乏,也对中国制造商生成冲击,盗版猖獗的情况令书籍电子化过程困难重重。根据中国电子书市场发展报告,95%的中国数位书籍读者,皆是透过网络下载未经授权的作品。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的分析师张亚男表示:“出版商不愿和电子书制造商合作,因现在中国保护智慧财产权的观念尚浅,且线上付费观念,在中国数位读者的认知里仍相当陌生。”
中国的电子书籍内容匮乏,部分制造商希望透过加价方式,来增添阅读内容。中国电子书籍的销售额仍相当低落,在2008年末仅达2.26亿人民币,或约3300万美元。